原来叶片发黄是这个原因,看完终于懂了。

2021-01-07

作物叶片发黄,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情况,相信朋友们都遇到过。作物叶片黄化其实治理并不难,只不过90%的朋友们都倒在了关键的第一步!



解决叶片发黄的关键点——判断


最近遇到一些朋友询问叶片发黄问题,发现最困扰农户朋友的不是怎么治,而是不知道造成叶片黄化的原因是什么!

微信图片_20210106150003.jpg

这些叶片发黄都是什么原因?



叶片发黄原因分析——缺素、病害


其实叶片发黄的原因不外乎两种:缺素、病害
缺素要分析外界原因以及作物自身原因,病害则分为真菌性病害、细菌性病害和病毒性病害。


判断叶片发黄的原因——区别


我们该怎么判断究竟是病害还是缺素问题?真菌性病害和细菌性病害与缺素还是比较好区分的,不好区分的是缺素和病毒病。


微信图片_20210106150010.jpg



真菌性病害典型症状

发生真菌性病害时,作物器官上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斑,而且病斑上会产生不同颜色的霉状物或粉状物等物质。
缺素时,不会出现霉状物、粉状物以及各种形状的病斑等这些症状,所以真菌性病害跟缺素症比较好区分。

微信图片_20210106150014.jpg


细菌性病害典型症状

细菌性病害的发病部位在刚开始的时候,一般都会生成水渍状或者是油渍状的边缘,然后病部会形成菌脓,在潮湿的情况下会发臭,干燥的情况下,叶片跟透明薄膜一样。
缺素的话,缺素部位不会出现水浸状的病斑、更不会出现菌脓、黏液等症状。
所以说,细菌性病害和真菌性病害跟缺素症状其实相差还是很大的,比较容易区分开。

病毒病的典型症状

发生病毒病时,经常表现出黄化、花叶、皱缩、畸形等症状,跟缺素特别容易搞混,需要我们仔细的进行区分。
这时候,我们就不能只看植株的症状表现了,因为有时候从症状上看不出来,所以就需要结合症状和下边这3点来综合考虑,作出判断。


1.看病症的发生发展过程

病毒病会传染,有明显的发病中心,向四周蔓延扩展;
缺素不会传染,没有发病中心,大面积成片发生,病株分布较均匀。


2.综合对比症状表现以及发生症状的部位

缺素的症状以及表现部位
老叶:容易缺氮、钾、镁等元素
顶芽:容易缺钙、缺硼
新叶:容易缺铁、锰、锌、硫等元素
总体上来说,出现缺素症状的部位比较一致,很规律。
病毒病的症状及症状出现的部位
病部位:病毒病在哪个部位都可能发生,但幼嫩的叶片最容易感染病毒。
症状:发生病毒病后,作物常表现出变色(褪绿、黄化)、坏死、皱缩、畸形等症状。

微信图片_20210106150017.jpg


图片上的病株,猛的一看,叶脉深绿,叶脉间褪绿变黄,可能会觉得是缺元素,但是跟缺素症状不同的是,病毒病的病叶上不仅会出现浓绿和淡绿相间的斑驳,叶片上还会有泡状斑、皱缩,叶面常常会凹凸不平等症状;而缺素时,叶片上一般不会出现泡状斑或者凹凸不平的症状(除了缺硼)。


缺硼时,新叶也会出畸形、皱缩等症状,这点跟病毒病确实很像,不太好区分。


微信图片_20210106150021.jpg


比如,我们以黄瓜为例:
黄瓜病毒病跟黄瓜缺硼同样都是叶片皱缩、畸形。但是,缺硼的时候,叶脉会明显的变形,而发生病毒病时,叶脉几乎不变形,通过这点也可以进行区分。



图片


3.看病症与土壤的关系
(1)病毒病的发生跟土壤类型、土壤特性没有太大关系。不管是哪种土壤类型,如果有病源,都可能会发生。
(2)作物缺素症的出现则与土壤类型、特性有明显关系。
比如:
●pH高的土壤容易缺磷;
●重黏土容易缺钾;
●微碱性的砂土容易缺硼;
●通气不良的石灰质土壤容易缺铁和锰等。


解决叶片发黄的根本方法——护果国际微量元素水溶肥


微信图片_20210106150023.jpg


产品功效:

调节生理代谢,提高开花,坐果率,使作物早开花,早结果。

改善作物品质,使果实着色好,畸形果少、口味好、防裂果,提早成熟,耐储运,使作物叶色鲜绿、有光泽、质脆嫩、味道鲜。

促进生根发芽,弱苗变粗苗。能迅速恢复僵苗,黄叶,卷叶,落叶等。提高矿物质养分的吸收利用,促进根系发育,利于壮苗育成,促进植株生长旺盛、健壮。

肥料养分全面均衡,迅速纠正缺素症状。使作物叶型丰满,叶片肥壮浓绿,防治脆叶、烂叶及干尖。

使用方法:

稀释600-1000倍液,喷施作物叶面茎秆,建议施用3次以上效果突出,安全施用间隔期7-10天。


所以,我们在具体判断到底是哪种原因的时候,要综合来考虑各个因素,然后综合判断,不能说看着像啥就觉得是啥,到最后花了钱没解决问题,也是得不偿失。




分享